
曲沃代翼股票杠杆配资
在晋国历史上,曲沃代翼的故事是一段漫长且充满动荡的历史。最早,晋昭侯把他的叔叔成师封到曲沃,这个地方非常肥沃,是抵挡南方戎人侵扰的一个重要城池。晋文侯时期,曾经在条地与戎人交战失败,但此后他开始重视曲沃的防御建设,逐步将其发展成为比都城翼城还要大、更为坚固的军事重镇。尤其在桓叔执掌曲沃后,他不仅加固了防御,也推动了曲沃的经济和文化发展,曲沃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与经济中心。
然而,随着曲沃的繁荣,桓叔的野心也愈加膨胀。桓叔试图取代晋国的霸主地位,然而,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毕竟曲沃只是晋国的一个小宗,而晋国的核心——翼城,实力远超曲沃。桓叔的计划持续了大约70年,并经历了5次与翼城的战争,同时还涉及多个小国的参与。
第一次伐翼战争(公元前739年)
公元前739年,桓叔准备好了一切。他联络了晋国的大夫潘父,策划刺杀晋昭侯,一切都似乎顺利进行,桓叔迅速领兵向翼城进发,打算取而代之。然而,他低估了晋国贵族的团结,晋国的贵族们并不支持他,最终桓叔在抵抗中惨败,被迫退回曲沃。晋国随后立了晋昭侯的儿子姬平为新君,即晋孝侯,并将潘父等叛徒处决。桓叔未能如愿,第一次的企图彻底失败。此后,桓叔意识到晋国并非软弱可欺,选择暂时收手,等待更好的机会。不久后,桓叔去世,享年72岁,未能完成自己的宏图伟业。
展开剩余75%第二次伐翼战争(公元前724年)
桓叔去世后,他的儿子姬鳝继位,即曲沃庄伯。庄伯虽然深知翼城的强大,但他还是寻找到了一个突破口。公元前724年,晋国遭遇东边赤狄部落的入侵,晋国正陷入内外交困。庄伯趁机联合军队攻入翼城,杀害了晋孝侯,似乎即将取得胜利。然而,庄伯的计划再次失败,途中遭遇了荀国的反击。庄伯被迫撤退,再次回到曲沃,晋国重新立起晋孝侯的弟弟姬郄为君,即晋鄂侯。
第三次多国联军伐翼(公元前718年)
庄伯并未放弃,他吸取了失败的经验,加强了与周边小国的外交,甚至贿赂了周天子周桓王,希望借助外力。公元前718年,周桓王决定出兵,派出大夫尹氏与剐氏,联合郑国、刑国等国进攻翼城,标榜讨伐叛逆。晋鄂侯见状,因联军势大,心生恐惧,逃离了翼城。庄伯一度看到了胜利的希望,但此时周桓王因不满分赃问题,突然反悔,决定进攻庄伯。最终庄伯再度失败,撤回曲沃,而翼城则立了晋鄂侯的儿子姬光,即晋哀侯。庄伯的失利,使得周桓王撤回了支持,庄伯失去了外部援助,并在前716年去世。
第四次伐翼战争(公元前709年)
曲沃武公继位后,经过了几年的沉寂与休整,终于迎来了机会。前709年,晋国由于与周边的陉庭发生冲突,实力有所削弱。曲沃武公趁机联合陉庭共同攻打翼城,成功俘虏晋哀侯,之后又将其子继位为晋小子侯。然而,公元前705年,曲沃武公设下陷阱,诱使晋小子侯前来并将其杀害,这一举措震惊了晋国。
第五次伐翼战争(公元前703年)
公元前703年,周桓王联合虢国、芮国等多个国家,再次出兵攻打曲沃,曲沃武公坚守防线,尽管敌军强大,最终未能攻破曲沃。周桓王的军事干预使得曲沃武公更加困扰,但在随后的局势中,曲沃武公意识到周桓王才是最大的威胁,开始改变策略,放弃攻打翼城。此时,晋国进入了20多年的和平期。
曲沃的胜利与晋国的终结(公元前678年)
公元前678年,曲沃武公再次行动,他趁晋国内乱,成功攻陷了晋国并杀死了晋侯缗,吞并了晋国的土地,甚至连贾国、荀国等国也被他吞并。最终,曲沃武公被周僖王册封为诸侯,成为晋国的实际控制者。
从公元前745年成师受封,到公元前678年彻底吞并翼城,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历时67年,最后以曲沃系的胜利告终。晋国的历史也因此发生了根本的改变。虽然晋文侯的初衷是通过分封平衡权力,但却未曾预见到这将引发的后果。最终,曲沃成功取代了翼城,完成了这场小宗代大宗的历史大戏。
这个故事展现了政治、权力和命运如何交织在一起股票杠杆配资,最终导致了晋国的“曲沃代翼”这一历史事件。
发布于:天津市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