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苦心人,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”这句名言出自蒲松龄股票配资的公司,意在鼓励自己不骄不躁,像越王勾践一样,在困境中坚持不懈,最终获得成功。然而,历史上的勾践并非只有坚定的意志,他对自己狠,对别人更加狠。
大家熟悉“卧薪尝胆”的故事,讲的是勾践为复国忍辱负重,日日忍受马厩之苦、尝苦胆的痛苦。他为了让吴王夫差相信自己忠心耿耿,还不惜将自己的一位重要谋士范蠡的妻子——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献给吴王。然而,这一切的背后,是勾践冷酷的手段和深藏的报复心理。
成功复国后,勾践的心态发生了变化。在身为吴国人质的那段日子里,他承受了极大的苦楚,时刻想要复仇。复国后,他采取了极端的手段来报复吴国。为了让吴国陷入困境,他故意向吴国赠送煮熟的稻种。吴国的农民将这些稻种拿去种植,结果土地颗粒无收,民众遭受饥荒。这种报复手段,既显示了勾践的狠辣,也反映了他心中深藏的扭曲心理。
展开剩余58%在勾践复国的过程中,有两位重要的帮手:范蠡和文种。范蠡协助勾践成功复国后,劝告文种尽早离开,认为勾践不会容忍曾经见证过自己最弱一面的臣子。“共患难易,共富贵难”,范蠡明白勾践即使在大权在握后,也不会放过曾经帮助过他的臣子。但文种并没有理解范蠡的苦心,他觉得自己终于立下了赫赫战功,成为权臣,怎能轻易离去?
最终,范蠡离开了,而文种依然留了下来。一天,勾践送给文种一把宝剑,并说:“当年先生教我七种消灭吴国的方法,寡人用了四种就成功了,现在还有三种方法,您可以试试。”文种这时才明白,范蠡早已看穿了勾践的心思,自己也不过是被利用的棋子。最终,文种悲愤地赴死,临终时说出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:“狡兔死,走狗烹;飞鸟尽,良弓藏;敌国破,谋臣亡。”这句话被误认为是韩信说的,但实际上是文种在临终时的遗言。
“兔死狗烹,鸟尽弓藏”这句话,正是在形容勾践在复国后的残忍手段。他复仇成功后,不仅对敌人毫不手软,甚至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忠臣也毫不留情。
“卧薪尝胆”这个故事值得我们学习其中的坚韧精神,教会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坚持不懈,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。然而,勾践的过河拆桥的做法,我们不应效仿。我们可以继承他的毅力,但要避免走上他那条不择手段、背信弃义的道路。
发布于:天津市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